秦
始皇帝二十六年(公元前221年) ,在縣境內始置零陵縣,屬長沙郡?h治設于今縣城西南39公里處。
漢
高祖十二年(公元前195年) ,淮南王英布反,布退走長沙,擬經本縣境入越,十月被漢軍圍殲于洮水南、北兩岸。
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 冬,析桂陽、長沙二郡置零陵郡(治所在零陵縣);同時設洮陽縣,治所在今永歲鄉梅潭村后山。
建武年間(公元25~55年),移零陵郡治到泉陵縣(今湖南永州市北)。
元初三年(116年)零陵縣民羊孫、陳湯等率1000余人起義,被官軍鎮壓而失敗。
建安十一年(206年)劉備南征,零陵太守劉度降。零陵、洮陽二縣屬蜀。
三國
吳黃武二年(223年)零陵、洮陽二縣屬吳。
晉
太康元年(280年),吳亡,晉鎮南大將軍杜預占領零陵郡。零陵、洮陽二縣歸晉。
南北朝
宋元嘉元年(424年)八月,減湘州稅布半數,零陵、洮陽二縣照減。
宋元嘉三十年(453年)右衛將軍宗愨,隨劉駿(孝武帝)平定劉劭之亂有功,封洮陽侯。
隋
開皇十年(590年) 并洮陽、零陵、觀陽(今灌陽)三縣置湘源縣,治所設于今之城郊鄉柘橋村。
大業十三年(617年)析湘源縣置灌陽縣。
唐
武德七年(624年)并灌陽入湘源縣。
上元二年(675年)復析湘源縣置灌陽縣。
至德元年(756年) 郴州籍僧人全真法師至湘源傳道,邑人于湘山建凈土院,此為湘山寺建寺之始。
太和九年(835年)文宗李昂下詔淘汰僧尼,湘山凈土院僧尼盡散。
會昌五年(845年) 武宗李瀍詔令,摧殘佛寺、佛像,焚毀藏經。湘山凈土院藏經、佛像被毀殆盡。
五代
后唐天成元年(926年),避明宗諱,改湘源縣為湘川縣。
后晉天福四年(939年) 四月,從楚王馬希范奏置全州,改湘川為清湘縣。全州轄清湘、灌陽二縣。
后周顯德三年(956年)州治由柘橋遷至今全州鎮,始建土城。
宋
端拱元年(988年)柳開任知州,在縣城之北山,筑室訓讀士人。
端拱二年(989年)邑人許待問中己丑科進士。
天圣八年(1030年)建全州城。
元祐七年(1092年)湘山寺建七層新塔。全真法師遺骸移入塔內。
紹興元年(1131年)京東西路兵馬提轄孔彥周,不抗金兵,率兵竄擾全州。
紹興五年(1135年)高宗趙構敕賜湘山寺塔名為妙明塔。
紹興年間,縣令唐遇首修飛鸞橋。
同時,縣人劉霆捐資倡修貢陂堰。此為縣內有史可稽的最早水利工程。
1/5 1 2 3 4 5 下一頁 尾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