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2011-02-03第二十七卷 體育
- 民國時期,縣內便有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:群眾體育有拳擊、舉重(舉石鎖)、比手勁、棋類等活動;兒童體育有跳繩、跳田、打陀螺、打棍、捉迷藏等活動;學校體育....
- 2011-02-03第一章 群眾體育
- · 第一節 舞龍 舞獅 · 第二節 龍舟競賽 游泳 · 第三節 武術 · 第四節 棋類 · 第五節 球類及其他活動....
- 2011-02-03第一節 舞龍 舞獅
- 舞龍舞獅這一喜聞樂見的文娛活動,自古流傳全縣民間。舞龍兼有舞獅。也有單舞獅無龍燈的。 龍的軀體分別以竹篾扎成。龍分龍頭、龍身、龍尾共7節,外糊白紙,....
- 2011-02-03第二節 龍舟競賽 游泳
- 龍舟競賽 龍舟競賽,相傳為紀念古代詩人屈原。全州縣成俗悠久。龍舟前裝木雕龍頭,后安龍尾,飾與別舟不同色彩,兩舷設劃船手座位共24個,另有擎旗手、舵....
- 2011-02-03第三節 武術
- 縣境民間,歷來有愛好者自發組織聘師教練武術。也有少數習文練武學館,培養武術人才。自清初至嘉慶三年(1798)戊午科止。全縣考取武進士的有鄧學深等10人;武....
- 2011-02-03第四節 棋類
- 清代至民國時期,縣境常見棋類有:褲檔棋、螺獅棋、炮棋(又叫六子棋)、豬婆棋、三三棋等。這些原始棋類易學易會,童叟皆知,其中尤以三三棋為最盛行,群眾常....
- 2011-02-03第五節 球類及其他活動
- 全州縣群眾籃球活動,始自民國27年國民黨陸軍第五軍遷駐縣城時,在縣體育場始建籃球場,開展活動,吸引群眾圍觀。爾后,縣城街道青年也應時組建一個籃球隊(叫....
- 2011-02-03第二章 學校體育
- · 第一節 中、小學體育 · 第二節 業余體校....
- 2011-02-03第一節 中、小學體育
- 自清末創辦學校以來,課程中就設有“體操”。民國初,高等小學以上學校的體操重在“兵操”。民國11年(1922),改“體操”為“體育”?谷諔馉帟r期學校體育活....
- 2011-02-03第二節 業余體校
- 1961年11月26日成立全州縣青少年業余體校,即開辦第一期體校班。設籃球、乒乓球、體操3個項目,招收學員61人,學習期間一年。1967年停辦。1973年3月恢復,繼....
- 2011-02-03第三章 體育競賽
- 抗日戰爭時期,國民黨陸軍第五軍傳入籃球和乒乓球技,當時縣城兩所中學和街道青年不時進行球賽。民國30年(1941),在國民黨全縣縣黨部舉行過一次乒乓球賽,有....
- 2011-02-03第四章 體育管理
- · 第一節 機構 · 第二節 設施及經費....
- 2011-02-03第一節 機構
- 民國30年(1941)至33年,全縣曾設置體育場長一職。1950年至1956年,體育行政工作由文教科(教育科)兼管。1957年11月,始設全縣體育委員會(簡稱體委)。有體育專....
- 2011-02-03第二節 設施及經費
- 民國期間,工農群眾中沒有體育設施。中、小學校體育項目單純,設施亦極簡陋。中學和個別高(完)小校有籃球場架,足球和排球則利用附近郊野坪曠為場地,田徑、....
頁次:1/1 每頁25 總數14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轉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