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2011-02-03第十四卷 糧油
- 全州縣主產水稻, 兼有旱地雜糧。民國末期的最高年產23131萬市斤。民國37年田賦繳納公糧596.96萬市斤; 出縣外銷米、豆、麥類年約100萬市斤。油料作物盛產花....
- 2011-02-03第一章 糧油購銷
- · 第一節 糧油征購 · 第二節 糧油銷售 · 第三節 議購議銷 · 第四節 糧油票證 · 第五節 糧油價格....
- 2011-02-03第一節 糧油征購
- 糧 食 1953年11月, 政務院發布《關于實行糧食的計劃收購和實行計劃供應的命令》。12月1日,全縣召開擴大干部會議,隨即下達統購任務。1954年元月,形成....
- 2011-02-03第二節 糧油銷售
- 糧食銷售 解放前,城鄉糧食都是自由買賣。晚清至民國,縣城及柳鋪、廟頭、黃沙河、石塘等地有米行60余家,專營糧食交易。正常年景,市場尚能供應需求;一....
- 2011-02-03第三節 議購議銷
- 糧油議購議銷,始于1963年?h糧食局設議價股,派員分頭到紹水、才灣、龍水、石塘、兩河等圩鎮糧所,開展業務。經營宗旨是:在糧食生產較好地區,以議購為主....
- 2011-02-03第四節 糧油票證
- 糧油票(卡)證使用始于1955年,是保證正常流動人口糧食供應的無價證卷。先后在縣境流通的有全國通用糧票;軍用供給糧票;軍用價購糧票;僑匯糧油票;廣西壯族....
- 2011-02-03第五節 糧油價格
- 解放前,糧油價格歷來有“早晚時價不同”之說。民國37年(1948年)元月大米每市斤價國幣4500元, 到12月份則漲到219萬元,增長486.67倍。食油元月份每市斤2.4萬....
- 2011-02-03第二章 儲運加工
- · 第一節 儲存保管 · 第二節 調撥運輸 · 第三節 糧油加工....
- 2011-02-03第一節 儲存保管
- 建倉儲糧 歷代皆有。 明洪武二年 (1369) , 于州署創“長盈倉”,儲糧賑災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)至雍正七年(1729),先后建倉109間。乾隆時,州治有“常平....
- 2011-02-03第二節 調撥運輸
- 民國末年,各鄉鎮“收納倉”之糧谷,?空鞣蚣缣舻角逑骀(全州鎮)“集體倉”儲存。解放初,交通不便,運送公購糧仍以肩挑為主。60年代后,機動車輛增多,到....
- 2011-02-03第三節 糧油加工
- 縣內傳統糧油加工,唯靠人力、畜力操作,以碓、磨、木榨為工具。昔山川一帶,曾置水碓春米。民國時期,少數農村也有利用水力,興建水碾代人力。解放前夕,全....
- 2011-02-03第三章 經營管理
- · 第一節 管理機構 · 第二節 管理改革....
- 2011-02-03第一節 管理機構
- 民國30年(1941),全縣成立田賦糧食管理處。民國37年撤,即改設田糧科。下設城區、洮陽、界首、石塘、廟頭、永歲、龍水、咸水、田心等九個田糧辦事處。 19....
- 2011-02-03第二節 管理改革
- 糧食系統的商品管理和體制改革,在本卷“儲存保管”及“管理機構”兩節中已分別記載,本節專敘糧油財務管理改革。解放初到1958年,財務管理是:縣糧食局實行....
頁次:1/1 每頁25 總數14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轉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