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和鎮江明村委是自治區級貧困村,全村人口3043人,建檔立卡貧困戶290人,占全村人口的10%。江明村第一書記的陶文秋一年多來,扎根村里,一心為村謀發展,引導貧困戶種起了“酥脆棗”,讓貧困戶“棗”上致富。
2015年10月,桂林市供銷社監察室主任陶文秋來到安和鎮江明村擔任第一書記。一年多來,對于貧困,陶文秋有了更多的認識。江明村農業產業發展緩慢,沒有優勢產業,一個貧困村沒有產業,特別是優勢產業,何談脫貧摘帽致富。對于江明村的情況,陶文秋默記于心、時常思考。擔任第一書記,扶貧是主要工作職責之一。如何提高農民收入?如何引領群眾致富?如何讓貧困戶拔掉窮根?這是擺在陶文秋面前的三大難題。
陶文秋通過多次村兩委集體研究,認真聽取群眾意見,深入分析發展道路,并多次外出考察項目,經過反復的醞釀和討論,確定了“長短結合,種養發展”的發展思路,大力扶持短、平、快的項目。擴大沙糖柑、沃柑、金槐、酥脆棗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,江明村現種有沙糖柑、沃柑、金槐、酥脆棗共400畝。
9月1日,記者在安河鎮江明村貧困戶夏瀚昌的棗園里看到,棗樹已經掛果了,棗子掛滿了枝頭,夏瀚昌告訴記者,他家種的酥脆棗,又香又脆又甜,非常好吃。
【同期聲】安河鎮江明村貧困戶夏瀚昌:“我種的棗,吃了以后,核小,香脆甜,非常滿意,別人吃了也喜歡。”
【正文】據了解,安河鎮江明村委目前共種植“酥脆棗”75畝,其中有45畝今年開始第一次掛果。
【同期聲】安河鎮江明村第一書記陶文秋:“目前我們種植的有75畝,今年第一次掛果,有45畝,從今年掛果情況來看,預計達到2千多斤。 ”
【正文】酥脆棗是鮮食棗的一種,因果實成熟在中秋節前后,故名中秋酥脆棗。隨著酥脆棗馬上面臨采摘,隨之而來的讓農戶最擔心的就是銷售渠道問題。”
【同期聲】安河鎮江明村貧困戶夏瀚昌:“還有十來天果子就可以采摘了,我們這些種植戶非常擔心的就是銷售,往哪里銷售都需要陶書記幫忙,把棗子銷售出去。”
【正文】陶文秋通過走訪入戶了解到這一情況后,為幫助村民早日走上致富的道路,積極商討應對措施,找到了兩個銷售渠道。
【同期聲】安河鎮江明村第一書記陶文秋:“已經聯系好銷售渠道,一個是通過桂林電信的一個電商平臺,在網上銷售酥脆棗,第二個也聯系了桂林市各大超市,在中秋節前,采收以后就運往桂林市各大超市進行銷售。”